師父,像《圓覺經》說:居一切時不起妄念,于諸妄想亦不息滅;住妄想境
問:師父,像《圓覺經》說:“居一切時不起妄念,于諸妄想亦不息滅;住妄想境不加了知,於無了知不辨真實。”《楞嚴經》裡面所說的觀照還是用的意識,是在起清清楚楚的觀照、覺警的觀照。《楞嚴經》裡的“覺明為咎”,然後我們在心境上怎樣去瞭解緣起法的怎麼產生那種心意識、了別識這個過程,怎麼回到那個原點?
答:這個如實觀照跟那個不一樣,就是說:它起惡念,我們也不阻止它,我們沒有說:“我不能起妄念”。如實觀照裡面沒有反對一切心態,注意聽!如實觀照裡我已經強調過:照你原來的樣子,不管它是善、是惡、是好、是壞,都不管,懂嗎?照它原來的樣子看著它就好,把它看清楚就好,這裡面沒有說“我不起妄念,不能起妄念”。起了妄念不加了知是可以的,但是不能說我不起妄念。
在我們現在當下的身心狀態之下,不管它善惡好壞,照你現在原來的樣子去觀察它就好。我一直強調:這一點是所有與眾不同的地方,如實觀照的奧妙就在這一點而已。因為我們學佛如果不是有善惡,不是從惡改到善,那我們要修什麼呀。所以我們要判斷它是惡的,然後要拒絕、要排斥、要修、要斷,這個是落在有為法中。
我們今天在如實觀照,與眾不同就在這一點:照你原來的樣子。那麼有人就要問了:“我看到它起惡念,起瞋恨,起了種種邪惡的心很強烈,難道沒有關係嗎”?告訴你:就是沒關係!“那這樣跟修行有什麼關係”?奧妙就在這裡:當我發覺它是惡念,它是邪念,並且很強烈時,當我想改變它,我請問你:你能改變它嗎?我想修正它,你就能修正得了嗎?如果是這樣,應該眾生一覺,馬上就沒有問題了,為什麼大家還在犯過錯?大家修行不是修了好幾年了嗎?知道錯也改不正;我用念頭綁也綁不住它,還是會起;我用拜佛,拜到很清淨,不拜了還是會起。為什麼?有沒有根本解決的辦法?沒有。但是,為什麼我們看著它,清清楚楚的看著它就好?不改變它,不轉變它,不去掉它。
如實觀照的奧妙就在這裡:你不想改變的,它會變。我一直告訴你:這個才是唯一奧妙的地方。你不想斷的,它會斷;不想止的,它會止;不想定的,它會定。不然,這個如實觀照還要談什麼!一切法大家都談完了,還要談!有沒有功效呀?一直強調如實觀照的奧妙,我們認為惡的、不要的,你想斷它,反而沒辦法斷。但是我們因為沒有要斷的心,而只是看著它,只要清清楚楚的認識它,奇怪的是:以後,你不斷它,就斷了,不來了;不止就止了;不定就定了,這個才是奧妙啊!“有這種功能嗎?真的這樣神奇嗎?人家用了幾十年修都修不好,你就是看著它,真的會變嗎”?不信試試看!我一直強調:這個方法就是要你實踐,你不實踐就不知道它的奧妙。你一實踐就知道:呀,真得很神奇!我現在沒有給你們答案,為什麼?就是要你們去實踐。你不實踐,現在怎麼樣想都想不出這個奧妙,怎麼想都想不出來,找不到這個理由。但是我現在可以告訴你:這個事實是肯定的!確實是這樣。所以,唯一的辦法就是你們要去證明,要去實踐。
但是我們在實踐中一定會犯這六個毛病——迎、拒、取、舍、判斷、結論,注意聽!如果你們犯這個毛病,功效就沒有了,不是師父害你們。我一直強調:這個如實觀照的“如實”兩個字是照原來的樣子,不管它是大惡,或者大什麼的都沒有關係,你就是要從原來的樣子去觀察它,不要改變它,就是在這種狀態中來觀察。
照你原來的樣子,你是什麼身份,你是什麼心態,你是什麼品質都沒有關係,照它原來的樣子“看”著它就好,去發覺它,去認識它,去明白它就好。這個中間不要排斥它,不要拒絕它,不要想改變它。注意喔!一般的法師說,發覺了念頭不好,“知妄即離,知非即舍”,我告訴你:不要離,要離你就完蛋了,離就沒有功效了。試試看,一切的奧妙就在這“如實”兩個字裡面,去觀察它就好。你剛剛說“知非即離”,我告訴你:有知非即離的這個觀念,你就一定會迎拒、取捨,你哪裡來的“知非即離”?這就是判斷、結論,結果你六個毛病都犯了。
注意聽!你因為不瞭解這“如實”兩個字的奧妙,所以你今天才會不受用(修懺悔也是一樣)。就是這樣的奧妙,注意聽!真的,不管任何一個心態,你發覺以後,你不要去動它,不要去干涉它,不要去調整它,只要清清楚楚的“看”著它就好,注意!一切的奧妙只有在這一點喔!你違背了這六個法則,你就沒有功用,沒有受用,我不騙你們。做到時時刻刻地觀照,這六個原則不要犯,那個奧妙出來時,你們體會到時,再來跟我談,你們才會有結論,不然結論都是錯的——只要是觀念的思維都錯了,沒有一法是真的,你不可能悟入空性,你不可能跟空相應,我不騙你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