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一位居士提問:)師父:請師父用如實觀察日常身心的實例,來解析“非我、非異我、不相在”?
(一位法師問:)法師慈悲,我有一個疑惑,我出家十幾年,我們最初的時候出家學教,普遍都在研究教理,象天臺宗什麼的,大多數提倡都是“教歸天臺,修歸淨土”。


我一直感到很疑惑的,就是我們傳統的禪觀,修學天臺主要以止觀為主,但我們傳統的禪宗叢林裡,近幾百年來,基本上是起疑情、參話頭,可能當年的跟器,當年祖師的這些跟器是不一樣,他起疑情,他可以有疑情可起,他可以開悟。而我們現在的人,基本上比不上當年,起不了疑情,參話頭而不是在參話頭,而是在念話頭,這是第一個。第二個,我們就學天臺的止觀,包括我們的《中觀》,包括我們打坐什麼的,觀心起疑情,我發現——包括我個人,包括我的同學。在學的過程中,在落實到修禪定的時候,無從下手,或者下手以後得不到效果,也就是說身體得不到輕安,更得不到那種禪悅。所以我想請老法師指教,我們如何在實踐中,在生活中,包括我們在平常的行持中,怎麼樣用中觀的法門,來指導我們的禪修,老法師慈悲。

(體方法師:)好,謝謝。法師談的問題是非常的切要,我想這個問題不止是法師,我們每一個學佛的人都會碰到這個問題。學佛目的是什麼?確實是要達到受用,佛法談的不是達到某一種的精進,而是要貪、嗔、癡煩惱的止息。甚至永滅。我們不管學哪一個教派,哪一個修行的法門,我想我們一個共同的願望,就是要解脫。解脫什麼呢?貪嗔癡跟煩惱,解脫以生死的流轉,所以,我們每一個人的願不同,學的法門也不同。那麼要達到的目的也不同。比如說,我們都知道有很多的人求往生西方,有的人求往生東方;有的人是求往生彌勒內院,兜率淨土。有的人希望到一個什麼佛國,那麼有的人就不一樣,他願意生生世世來這個人間,為眾生來獻身,由於願的不同,修行的法門就有所不同,每個人想達到的目的也不同。比如說,求生西方極樂世界的人,因為那邊的環境好,條件好,又不退轉,是一個非常理想的修行的地方,那麼在這邊念佛,只要條件具足就可以往生,甚至可以帶業往生,所以,很多人並不求現在就能得到什麼解脫受用,他目的是在求往生,到那邊才修行到成就。

那麼,象禪宗的就不是,他希望這一生能開悟,能見性,也是能達到受用和解脫的。所以,方法是不同。不過依我個人的淺見,我們都重視很高的理想,而忽視了一些切身的問題,比如說,我們的身心、五蘊、六處,每天在這裡生活,每天在使用這個身心,可是,我們對這個身心了不瞭解?說實在的,我們很少去瞭解它,都在看外面的一切境界,很少注意到自己內在的條件。比如說,我們為什麼會生死輪回?我們為什麼是眾生?為什麼會造業?為什麼會生死相續而不斷?我們的苦惱無邊是怎麼造成的?我們從來都沒有很細心的去觀察自己內在的這些條件。我們只是往最高的境界去追求,這就是我剛剛講的基礎沒有打好。

所以,雖然求的理想很高,但是基礎沒有打好就不落實。我常常講,我們今天會輪回生死的業因,有沒有真正的找到?如果是生命中內在的一些條件問題,那對我們身心內在條件有沒有看清楚、瞭解清楚?生命的運作過程,我們是怎麼樣起執著的?什麼樣的原因讓我們起貪愛、造業而生死相續不斷的?我們有一些根本的佛法,就是專門的談這個,告訴我們痛苦煩惱是怎麼來的,我們過去種種執著的意識,到這一生還是在作用著。跟無明相應的,然後我們又有了這個身心,我們的六根觸六塵跟無明相應,觸、受跟著後面產生了愛取,後面才造成未來的後有。其實,就在這麼簡單緣起的內涵中,就已經告訴我們:由於無明而起執著。起了我執、我見,一切的實有感。

我們的根塵觸產生受的時候,喜歡的就起貪欲,不喜歡的就起嗔恨,與無明相應的還是在愚癡中,身心的起心動念中,都在製造貪嗔癡跟煩惱。所以未來就不斷的相續,輪回著這種惡性的迴圈。所以我們真正要修行,不是在唱高調,我個人的看法,一定要回到自己的生命中來,去看它的原因是錯在哪裡?我們在哪裡犯過錯,在哪裡起執著,在哪裡起貪愛、造業,都要把它厘得很清楚。就相我們有病去看醫生,一定要診斷,找出正確的病因,該開刀呢?還是該吃藥?才有正確的對治方法,如果我們今天根本不知道病因在何處,而用很多的時間去做非因計因的修行工作,當然是不相應的。我們都知道因果有必然性,沒有找到正確的因,你怎麼下功夫都跟你的病因是不相干的,徒勞無功。

所以我個人覺得佛法很純樸,非常的純樸,就在我們生命中跌倒的地方爬起來,找出我們顛倒、執著、愛染的原因,看清楚它,只要改變這個因緣,後面的果報就不一樣了。因為,因、果有必然性,如果因果沒有必然性,我們怎麼修行也沒有用。比如說:H2+O一定等於水,把這個條件具足一定是水,它不會變成其它的東西,這個叫必然性。眾生會顛倒、會執著、會煩惱、會造業也有他的必然性,把他的原因找清楚、看清楚,把那個原因轉變就能改造,這個跟外在其它的條件只是外緣的觸緣而已,真正主要的條件還是內在,外面的條件只是助緣而已。是促成我們貪取愛染的外在條件而已。

而真正能產生我們煩惱造業的是我們內在的能邊,我們如何看清內在的原因條件,所以很多修行法門,如何下手去觀察我們真正內在的問題。這就談到法的根本問題了,佛陀為什麼告訴我們諸行無常,諸法無我,寂靜涅盤?在談什麼?就在告訴我們生命內在的真相。所有的觀照法、修行法,只是在證明這個理論的正確而已。

我們怎麼觀察一切只是無常而已,確實是刹那遷流變異不停不住的,你能真正的從生命中體證到嗎?如果你在生命中確實觀察到了,你就知道佛所言不虛。確實是無常,那麼無常遷流變異的東西有沒有永恆性和不變性?沒有!找不到。真是刹那的安住都不可得,如果是這樣那麼什麼叫我呢?我是永恆的、不變的,是常存的,有這樣的東西嗎?明白了,原來確實是我不可得!我執才能破,我執破實有感就不存在。對一切自己的身心如此,對一切萬法也是如此的時候,內外都是無常、無自性,那你的染著從何而起?當然,體會的就是寂靜涅盤的法性空寂。

是有次第的一種觀察,從內在到外在的一切觀察,都可以證明的,這是根本佛法的部分。那麼大乘佛法的特色是什麼?根本佛法講的是三法印,而大乘佛法講的是一實相印,一實相印跟三法印哪裡不同?三法印講的諸行無常,一實相印講的是常不可得;諸法無我,一實相印講的是我不可得。寂靜涅盤,從一實相印來講就是生滅不可得。常不可得;我不可得;生滅也不可得。這個在如實的觀照下,當體即能體證的東西,這個就是大乘的不共慧。要注意,直接契入的就是寂滅法性,就是空性,當下的體證。所以,一實相印的大乘心法,含蓋了三法印,是沒有什麼不同的。而且應該是總相義,更是寬廣。更是善巧,更是直接契入。

也許很多人對我講的如實觀照存疑,產生了很多疑問,不好用,用不上,常常跑掉,拉拉鋸鋸的,其實我一直強調,要學如實觀照一定要把前面的緣起正見建立起來。正知見如果沒有建立起來,最多變成對治法而已,要契入寂滅的法性是很困難的。所以,學如實觀照一定把根本佛法的緣起正見建立的非常穩固不可,這個時候如實觀照就容易相應。

我們現在只能盡這一點心意,沒有辦法談最高的,最超越的,最圓滿的,所以,應當在最基礎的佛法之中建立緣起正見,然後在生活中,工作中,時時刻刻都可以檢驗自己。時時刻刻都可以觀照。我在講的如實觀照不是在禪修中,是行、住、坐、臥不離,時時刻刻不離當下的反觀。所以我們講法平時很急促,但如果能落實,對大家建立基礎應該是很有幫助的,我只能這樣講,至於個人的體證,那就是個人用功的程度了,不是我能主宰、能控制、能給你的。就象佛陀的時代,開示了法要,每個聖弟子的證量都不同。有的初果,有的是二果、三果、四果,為什麼有差別?個人的因緣條件、體悟、用功的深度是不同的,見法是不能不同的,但是個人的用功程度、條件是有差異的。所以說,即使善知識能給我們的,也只是助緣而已,那成就的一定是個人的事,不然就不需要有四果了。

菩薩就不需要次第了,這是個人用功的問題,但是,那個入門最重要,如何入門,基礎要打好,不要好高騖遠,談那個最高的、十地的,你能當下體會嗎?證阿羅漢的不動地能以下當下的體悟嗎?當然有,但那是少數的人。所以,我建議一定要把基礎打好,基礎是最重要的,不管要建基層的高樓,地基不穩,將來危機四重,非常危險。這個要瞭解,我們的力量有限,智慧有限,自己的德行有限,對大家的幫助也是有限。所以,我們也只能跟大家談談基礎的東西,跟大家結一結緣,建立最基礎的東西,至於往上的部分只能靠個人了。或者是各位有機會親近更好的善知識,有德行的、有境界的,要多親近多學,這一部分要靠大家了。就不是我的能力所及了,謝謝啊。還有問題歡迎提出來,也許有一些居士,還沒有聽過我們上課的解脫之道的基礎課,如果你們有因緣可以聽聽看,打個基礎,也許將來就有問題就可以問了,現在還沒有問題,因為你們可能還不知道什麼是問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