根塵相觸生識,古人說,舍識用根,這句話對嗎?

(又一個問題:)根塵相觸生識,古人說,舍識用根,這句話對嗎?
 

(體方法師):這個“舍識用根”,其實是某一種修法的特殊語言吧!這個是某一種法門的特殊用語,這裡講的“識”,是分別的意思,分別意識的意思,如果你落入分別的意識,那你跟我們講本來的、根本的已經偏離了,所以他說用根的話,他只是能知能覺的部分,指根,六根的根,按我們現在來講就是神經系統吧,就是不要用分別的意思,這個是某一種法門的用語,但是,並不見得每一個法門的用語是一樣的,所以你說這句話對嗎?在他們的法門中當然是對的,他才會講,他們認為對。但是,在其他的法門倒不一定是這樣的,為什麼?因為識,是有層次的,雜染的意識、分別的意識、跟能知能覺的純粹的意識,是有差別的,使用的功能上是有差別的。

所以就不能說識的功能就不對,說實在話,我們今天如果沒有識的這種功能,我們連修行的路都不知到怎麼走,怎麼個修?起碼的五蘊功能,比如說覺知了……本能麼,不能說連識的本能都不應該有,是執著、污染以後的分別意識不能用,比如我們如實觀照,叫你不管看到什麼,不管起心動念,情緒如何,不管是善惡的心念,當你看到的時候,為什麼叫你不迎不拒,不取不舍?就是防止落入慣性的思維模式,哪個慣性的思維模式對眾生來講,當然就是分別的意識,是污染的、是執著的、是跟無明相應的,如果你用這樣的意識來分別它,你能理解到什麼呢?意思是一樣的。看到了,能知道、知道了,能發現了問題而已。

但是不迎不拒,一迎拒就落入過去慣性的思維模式當中去了,過去慣性的思維模式如果是正確的,今天還要用修行嗎?過去的思維模式是污染的、是顛倒的,你怎麼用能發覺真相呢?所以為了防止我們慣性的思維模式,叫你不迎不拒是有意義的。但是覺知的功能不能沒有,這個識能不用嗎?覺知都沒有你怎麼發覺真相?所以注意啊,這個識,是怎麼個識!怎麼樣個用法?這個是在某一種的功能上,或某一種的對治上,或某一種的功夫上,他用“舍識用根”,這個是某個法門的專用名詞,但其他的法門不見得相應,只能這樣講,不能說它對,或者是不對。